第一章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
一、指导思想
十三五期间,我县农业发展将以优化农业产业,加快特色效益农业发展;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、标准化、产业化进程;打造农业品牌,着力推动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再上台阶,促进农业增收、农民增效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。
二、发展目标
(一)总体目标
稳定粮食面积和单产,确保粮食安全
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基地
(二)主要经济指标
1.“十三五”末年粮食播种总面积稳定在20.41万亩,平均亩产390公斤,年产量7.89万吨,全县人均占有粮食460公斤以上。
2.技术推广及产品规模。年引进、试验、示范、推广新品种30多个,示范、推广大、小春粮食、油料、蔬菜、水果栽培、地力培肥与配方施肥、病虫预警与综合防治新技术20项次。
3.生态农业与农田基本建设。保护全县基本农田2万亩,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万亩,完成秸秆覆盖还田2万亩。
4.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。“十三五”末全县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到30万亩,无公害粮食生产达到5万吨,无公害水果达到10万吨,无公害农产品率70%以上。绿色或有机食品认证共12个,基地面积5万亩。
5.农村能源建设。“十三五”期间建设户用沼气500户,建小型沼气工程3处。
(三)规划年限
2016—2020年
第二章建设重点
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县农业发展立足于稳定农作物面积,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,突出抓好桔橙产业发展,扩大产业基地建设规模,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,改善农业生态环境,提高农业综合效益,促进农民增产增收。
一、果桑茶产业发展项目
“十三五”末,全县水果面积达到23万亩,产量26万吨,产值25亿元,精品果率达到5%以上,优质果率达到80%,果品质量达到无公害标准。
(一)水果产业
柑桔:新发展0.5万亩,到2020年柑桔面积达到16万亩。以“清见”、不知火等晚熟杂柑为主导品种,分别实行低劣果园改造和新果园高标准建设。2016年到2020年每年发展0.5万亩。建设地点为仁美镇、石桥乡等。
葡萄:葡萄面积稳定在4.0万亩,提高单产,增加农民效益。
计划投资5000万元,其中国家投入2000万元,群众自筹3000万元。
蔬菜产业:蔬菜产业“十三五”期间:全县蔬菜基地面积稳定在1.0万亩,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4.0万亩,总产量达到6万吨以上,总产值达1.5亿元以上,以提质增效为蔬菜产业工作重点。蔬菜基地4.0万亩包括:
1.设施蔬菜基地0.3万亩。
2.加工蔬菜基地0.5万亩。
3.露地蔬菜基地3.0万亩。
4.食用菌生产基地0.2万亩。
计划投资3000万元,其中国家投入1000万元,农民自筹2000万元。
(二)蚕桑产业
到2020年蚕桑面积达到1.5万亩,鲜茧产量100万公斤,产值0.3亿元。
(三)茶叶产业
到2020年茶叶面积达到5.2万亩,鲜茶叶产量0.8万吨,产值2.5亿元。
二、农村能源建设项目
建设户用沼气500户,小型沼气工程3处。
三、农村电子商务及“互联网+”项目
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,重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、现代物流新兴先导型服务业。
1.着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。一是积极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。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种植大户等农业经济组织,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。二是扩大电子商务在农业农村的应用。在农业生产、加工、流通等环节,加强互联网技术应用和推广。拓宽农产品、民俗产品、乡村旅游等市场,为农产品进城拓展更大空间。三是改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。加强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,加强政策扶持和人才培养,营造良好市场环境。
2.着力助推“互联网+现代农业”发展。一是加快发展农业电子商务,指导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对接电商平台;二是深入推进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,率先推进设施农业、畜禽水产养殖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方面的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;三是大力提升农业信息服务能力,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,强化农业部门网站、微博、微信、移动客户端建设。
四、“东坡味道·丹棱特产”产业发展项目
(一)总体目标
到2020年,全县“东坡味道·丹棱特产”食品产业销售收入达到62亿元。其中:2016年达到35亿元,2017年达到41亿元,2018年达到46亿元,2019年达到54亿元,2020年达到62亿元以上。
(二)乡镇目标
到2020年,丹棱镇食品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2.52亿元,杨场镇达到10.44亿元,仁美镇达到5.26亿元,双桥镇达到8.31亿元,张场镇达到6.99亿元,顺龙乡达到5.29亿元,石桥乡达到3.19亿元。
(三)产业目标
到2020年,果蔬达到26.5亿元、茶叶达到2.5亿元、泡菜达到1.63亿元、粮油产品达到9亿元、畜产品达到7.5亿元、乳制品达到1.1亿元、餐饮达到3.5亿元,调味品达到1.3亿元、糖果糕点达到4.97亿元、酒类达到1.5亿元、水产品达到0.7亿元、矿泉水达到0.2亿元、森林食品达到1.6亿元。
(四)其他
加大招商力度,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食品加工、仓储物流、营销贸易龙头企业入驻丹棱,逐步规划建设““东坡味道·丹棱特产”食品产业园区,每年至少引进1家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食品加工企业。
第三章保障措施
一、加强农业产业生产能力建设
一是以科技为支撑,增加科技投入,强化农科教结合。大力引进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,实现良种良法。重视科技人才,最大限度地鼓励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开展科技研究与知识更新,不断创新科技成果和加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。积极加强与农业大专院校和农业科研单位合作,引进科技成果。二是做好农业产业规划实施力度。按照产业区域化、产业基地化、区域特色化、生产标准化的要求进行规划实施。三是作好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。如以沼气为主的生态循环农业、绿色防控、果树健身栽培技术等。四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。搞好中低产田土改造和水、田、路、电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,夯实基础,提高产能和质量。积极引导鼓励企业、专合组织、个人推广水果留树保鲜技术和建设冷库、气调贮藏库。五是加强生产基地建设。以区域化、规模化、良种化、专用化为基础,以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为重点,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。政府对获得名牌农产品、无公害农产品、绿色食品、有机食品、出口基地备案和其它权威认证机构认证的基地和企业给予适当奖励。六是搞好农民技术培训,不断创新农民培训方法。如建设科技示范园、多媒体教学、夜校与田间示范相结合等多种手段和方式。七是做好土地流转,实现土地适度集中。
二、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市场营销体系
一是支持建设农产品物联网建设。充分利用国家、省级现有农产品产销信息网络,建立物联网信息平台,加强信息采集,加快消息传递,开展消息发布,形成方便、快捷、高效的信息服务体系,实现信息资源可共享、生产记录可储存,产品流向可追溯、储运信息可查询。二是是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组织,支持壮大农民运销队伍、运销合作组织和流通专业协会。如依托雨润、三峡情、生态源、大雅等果业合作社,开展统供、统销、统一技物、果品深加工、质量追溯、融资合作和科技协作,以项目为载体争创名牌,扩大果品订单,破解产销制约瓶颈。三是推进“绿色通道”建设,加强市场监管,规范市场秩序,营造公平健康的营销环境。
三、完善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
一是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控。二是加强生产过程监管。依法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,整顿和规范农业投入品市场,严厉查处高毒高残留农药为重点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。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,落实农产品安全生产全程监控措施,建立健全生产记录档案,逐步建立农产品安全生产可追溯制度。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。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,完善检验检测手段,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。加大农产品抽检力度,扩大农产品监测种类和范围,力争将优势农产品基地、主要农产品、无公害、绿色等认证农产品和农产品市场列入抽检范围,推行农产品基地产出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,防止不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。